核心阅读
境内三面环水,汉江、府河水位突涨使安全度汛难度加大;经济下行,让抓项目谋发展难度加大;工作繁重、时间紧张,党建工作协调推进难度加大。
确保汉江、府河干堤安全,夺取防汛排渍全面胜利;确保项目进展有序推进,促进经济发展势头稳中向好;确保党的建设有力推进,使全区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始终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。
众志成城,迎难而上实现“三确保”。在7月的防汛遭遇战、项目攻坚战、党建落实战上,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坚持以上率下、科学统筹,咬定既定目标不放松,实现连战连捷,为实现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。
防汛救灾期间,临空港经开区以汛为令严阵以待
1日,天气晴朗,府河波澜不惊,东风垸平静悠然。来来往往的巡堤人员提醒人们,这里是临空港经开区防汛的主战场之一。
曲突徙薪,防患未然。曾在1998年汛期溃堤的东风垸子堤,是今年防汛期间临空港经开区防守的重点险段。今年,最终有惊无险,安澜度汛。
保群众生命安全、保企业生产稳定,关键时刻、急难险重,党员干部挺身而出、始终冲在前面。
临空港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次防汛排渍来得虽然突然,但是全区各项工作忙而有序,临空港区域实力经受住了检验,经开区党员干部通过了考验。
科学加汗水成功实现防汛排渍“四个没有”
豪雨如柱、水位暴涨,来势极猛的洪水,威胁着负责临空港城区渍水排水的两大泵站。
7月2日上午9时40分,府河水位距离泵站运行驼峰线只有咫尺。为避免河水倒灌损坏机组,临空港经开区塔尔头泵站停机。
塔尔头泵站下游的白马泾泵站,在当天下午也同样告急。白马泾泵站如果停机,不仅将造成吴家山、金银湖等区域大范围渍水,还将使临空港最大的湖泊——金银湖水系水位大幅上涨。“协调市属泵站加大抽排力度,不到万不得已白马泾泵站不停机。”
临空港经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危急时刻,工委和管委会负责人结合上游来水和雨情科学决策、精准调度,使临空港赢得防汛排渍初期阶段性胜利。
从居民疏散到险段把守,从人力调配到后方保障,临空港经开区防汛排渍期间,各项工作有条不紊。
武警湖北区域训练中心指战员1000余人,7月2日上午受命增援府河临空港段防汛工作。
让战士们没想到的是,中午一千多盒热气腾腾的盒饭送到堤上了。部队带队领导赵刚说,临空港经开区防汛工作给自己有三大深刻印象,科学决策有水平、专业人员有拼劲、组织保障很充分。”
在深夜、在凌晨、在正午烈阳高照时,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都会出现在汉江干堤和府河大堤上,通过全程紧盯、徒步巡查,为临空港防汛紧螺丝、防松懈。“没有一个堤防垸坝溃口、没有一个社区渍水超过一天、没有一条主干道因渍水断绝交通、没有一家企业停工停产。”
临空港经开区水务局负责人表示,在外洪内涝面前,临空港经开区成功实现了防汛排渍“四个没有”,交出了令上级放心、群众满意的答卷,非常难得。
体贴加服务为企业安全安心生产保驾护航
在防汛期间,“让企业安全安心生产”是临空港经开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的共识。
越是困难时期,对企业的保姆式服务越要坚持下去。通过平时多体贴,关键时期勤服务,让企业家坚定在临空港经开区长期发展的信心。
汛期以来,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各单位积极对接企业做好服务,提前发布预警信息,早部署早准备,及时将暴雨警报、雨季防汛工作注意事项通过电话、消息群等方式传递给企业,提醒他们注意厂区的生产安全。
同时,该区各单位还组织人员走访调查,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运营情况,协助做好应急预案。
因暴雨降水量超过自排速度,汛期之初,一些企业周边道路出现渍水。临空港经开区各街道防汛指挥部及时组织市政维修队、城管所等部门疏通排水管道,增调水泵抽排积水,确保积水当天全部清退。
最大程度为企业运转提供便利。位于临空港产业管理处的汽车零配件企业斯坦雷电气由于渍水,厂区厕所无法正常使用,登门服务的该区领导积极协调,从城管部门及时调入移动公厕。
7月8日,防汛排渍压力阶段性缓解后,临空港经开区主要领导带队,对区内重点企业一一走访,精准了解企业需求,协调做好服务。
学习加践行让党员成为一线最可靠的主心骨
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江水逼近堤岸,伴随着“我来了”的声音,党员们义无反顾扑向最危险的地方;24小时巡查堤坝,没有一句推诿,只有三个字“有我在”。
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。主要负责人哪里最危险,就出现在哪里;哪里最艰苦,就奋战在哪里,肩负起防汛救灾的主体责任。
成立临时党支部,利用巡堤查险间隙进行学习。防汛期间,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工委要求,参加防汛党员干部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“七一”重要讲话精神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将“两学一做”的成效体现在急难险重时期的行动上。
以“党员常青”为典范,临空港经开区参加防汛值守的2200余名党员干部,在一线践行“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”。
在防汛紧要关口,无论党龄长短,年龄大小,党员干部都成为群众靠得住的主心骨。
吴家山街73岁的老党员朱宏江老人,退休在家,因为年纪比较大,没有被安排巡堤任务。老人主动每天义务在大堤上巡查4个小时。他说,洪水来了,共产党员必须带头上。”
朱宏江曾经历过1998年抗洪,防汛经验丰富,上堤以后,他不仅自己巡查,还把经验告诉年轻人。(文章作者: 记者罗京 实习生董子昂)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